传播性很强,主要“攻击”1-2岁宝宝!家长们注意了,这个疾病进入高发期
2025-04-02
孩子出现手、足、口、臀部等部位出疹,并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,要警惕患上了手足口病 。
“宝宝总是哭闹,不肯吃饭、不肯喝水,还反复发烧!”
“嘴巴、手心、脚心还冒出了许多小疹子。”
近,手足口病也“瞄准”了可爱的小朋友们。
每年这个季节,儿科门诊的手足口病的患儿明显多了起来,尤其是学校和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场所,发生风险更高。
很多宝宝患病初期,可能会表现出发热、喉咙痛等与流感、感冒相似的症状,因此很多家长会忽视,只当作是普通感冒。
今天,王医生就来带各位家长全面认识一下手足口病,防患于未然。
手足口病是什么?
每年3月下旬开始,手足口病疫情逐渐走高,特别是在4-6月进入春夏季高发季节。
它是由多种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,是一种常见的儿童传染病。
好发于5岁及以下的宝宝,尤其是1-2岁的婴幼儿。
手足口病潜伏期(从感染到出现症状)约为2—10天,平均3—5天。
通常病情较轻,呈自限性(简单来说就是病程发展到一定程度后可以自动停止,并且逐渐恢复健康),并且预后良好,7—10天病程后可完全康复。
手足口病的症状
1、典型表现:
发热
口腔黏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等症状
可能还会伴随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不适
2、部分患者:
可能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性咽峡炎,个别病例可能没有皮疹,或表现为大疱样改变。
3、少数患者病情迅速恶化:
导致严重的并发症,如脑炎、脑干脑炎、急性弛缓性麻痹、肺水肿、肺出血、心肺功能衰竭等。
手足口病传播性强
1、粪口传播:
可通过接触病人的粪便、疱疹液、鼻咽分泌物、唾液;
接触被污染的手、毛巾、手绢、牙杯、玩具、餐具、奶瓶、床上用品等物品或环境。
2、呼吸途径:
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,如患儿咳嗽、打喷嚏等;
饮用或食用被污染的水、食物亦可感染。
⚠️ 患者在发病后一周内传染性较强。
治疗方式
治疗主要是支持治疗为主。
比如:注意休息、加强护理、注意隔离、监测体温、营养支持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。
如果孩子出现以下情况,需要及时就医,警惕重症病例的发生:
① 持续高热不退(超过24小时),即使口服退热药后也很难退热;
② 小便明显减少;
③ 频繁呕吐,特别是喷射状的呕吐;
④ 头痛难忍、精神萎靡、烦躁不安、嗜睡甚昏迷;
⑤ 出现肢体抖动,站立不稳的情况;
⑥ 呼吸急促、面色苍白、四肢冰冷、大汗淋漓等,这些症状都预示着孩子的病情严重。
预防方式:接种疫苗+生活防护
01、接种手足口疫苗是主要的预防方式
EV71疫苗能够预防EV71相关的手足口病,保护效力高。
接种对象:建议婴幼儿在满6个月龄后接种,好在12个月龄前完成接种;
保护效力:对EV71病毒引起的重症保护率达90%以上;*
注意:接种EV71疫苗只能预防EV-71感染引起的手足口病及相关疾病,不能预防CV-A16、CV-A6和CV-A10等其他肠道病毒感染。接种疫苗后仍有可能再次感染EV-71之外的其他肠道病毒,但发生重症风险会降低。
Tip
EV71疫苗属于二类疫苗,不在政府免费提供的疫苗之列,需要自费购买注射。
02、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
① 勤洗手:儿童接触公共物品后、如厕后、进食前均应洗手;
② 防交叉:避免接触患病儿童、与患病儿童共用餐具、毛巾等其他个人物品,防止交叉感染;
③ 常消毒:保持家庭环境卫生,常通风,勤晒衣被,对孩子频繁接触的物品表面、玩具等定期清洁及消毒;
④ 拒生食:婴幼儿使用的奶瓶、奶嘴及餐具每次使用后充分清洗、不让儿童喝生水、不吃生冷食物;
⑤ 少扎堆:手足口病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去人多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合。